我表弟,去年这时候还在厂里打螺丝,累死累活一个月四千出头。前两天突然给我发了个红包,点开一看,好家伙,888!
我问他:“发财了?中彩票了?”
他嘿嘿一笑,甩了个手机屏幕截图给我,上个月某平台创作者收益:一万二!
你猜他干的啥?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给网上的搞笑视频配方言!
没错,就是用咱老家那口土得掉渣的胶东话,给那些猫猫狗狗打架、情侣吵架、甚至新闻片段重新“翻译”一遍。就这么个看起来“不务正业”的事儿,愣是让他一个初中毕业、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小伙子,闷声把工资翻了倍!
为啥我说这玩意儿2025年小白照样能冲?
因为它门槛低到尘埃里!
想想现在做副业多难?拍短视频吧,你得有设备、会剪辑、有创意,还得豁得出去露脸;做直播吧,没点才艺或口才,直播间冷得像冰窖;搞微商带货?朋友圈发广告发到被屏蔽,压货压到心发慌…
我同事小王,前阵子跟风搞什么“好物分享”,囤了一堆厨房小工具在家,老婆天天骂他占地方,最后亏本清仓,气得他直拍大腿:“副业?我看是‘负业’还差不多!”
但方言配音这事儿呢?真就“三无产品”:
无颜值焦虑:
根本不用露脸!谁在乎你长啥样?大家听的是你那口“土”出特色的乡音!
无硬核技能:
会说话吧?会用手机吧?有个十几块钱的耳机吧?齐活了!剪辑?用“剪映”傻瓜模板,十分钟上手搞定。
无启动资金:
不用进货,不用囤货,成本就是你的时间和你那张会“喷”方言的嘴!
痛点来了?我知道你心里在嘀咕啥:
“我下班累成狗,哪有时间搞这个?”
嘿,我表弟在厂里也是两班倒!他就利用通勤路上、午休那点零碎时间,刷刷短视频找灵感,蹲厕所的功夫都能录两段。时间?挤挤总是有的,关键看你愿不愿意为“可能性”挤一挤。
“我方言不够地道/怕人笑话咋办?”
地道?要的就是那个味儿!我认识个重庆妹子,专给熊猫视频配川普,一句“你个瓜娃子,莫打架咯!”配上一脸无辜的滚滚,笑翻几十万人。怕笑话?互联网这么大,喜欢你口音的人多了去了!小众方言反而吃香!
“网上素材那么多,我配了有人看?”
这就是关键了,信息差!
你以为网上啥方言都有?大错特错!
很多方言区(尤其是南方复杂方言区)的搞笑配音,还是一片蓝海。我关注的一个客家话配音账号,粉丝才三万多,一条爆款视频播放量破了五百万!
为啥?因为稀缺!有趣!接地气!
大家听腻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,就想找点“土嗨”乐子。
具体咋操作?别急,我把我表弟那点“野路子”都掏给你:
1“偷”素材(合法版!):
别想歪了!去B站、油管(注意版权!)找那些无版权纠纷的搞笑影视片段、萌宠视频、甚至沙雕新闻画面。
重点:画面本身要有戏剧冲突或槽点!
比如一只狗被猫追得满院子跑,或者一个老大爷在超市跟收银员“斗智斗勇”。表弟最爱用这些。
2“编”台词(脑洞大开):
把画面里“人物”的内心戏,用你的方言极度夸张化、生活化、甚至“恶搞”化!
比如:
原画面:猫高冷地坐着。
你配(东北版):“咋地?瞅你胖乎儿那样儿,搁这儿凹造型呢?跟谁俩呢!信不信我一个大耳雷子削你?”
原画面:新闻里专家说“建议年轻人少花钱多储蓄”。
你配(广东话):“阿叔,我份工得食饭嘎!储蓄?储西北风啊?你估我系你咩,退休金多到使唔晒!”(翻译:大叔,我这工作得吃饭啊!储蓄?存西北风啊?你以为我是你啊,退休金多到花不完!)
核心:把高大上的、严肃的、普通的,用最土的方言拉下神坛,制造反差笑点!
3“录”声音(带点戏精附体):
找个安静角落(被窝里都行),掏出你的手机和耳机。录的时候,戏要足!
想象你就是画面里那只狗、那个大爷、那个专家!该吼吼,该嗲嗲,该阴阳怪气就拉长调子。表弟说他第一次录,自己听着都笑场十几次,但效果出奇好,真实,才有感染力!
4“剪”片子(傻瓜操作):
把录好的方言音频,用剪映APP拖到视频轨道上,对准口型(差不多就行,喜剧效果有时口型对不上更搞笑)。
加点夸张字幕(方言文字+普通话注释),贴几个熊猫头、蘑菇头表情包。
搞定!上传!
钱从哪儿来?这才是重点!
1、平台分成(新手保底):
抖音、快手、B站、西瓜视频…这些平台都有创作者激励计划。别看单价不高,播放量堆起来很可观!
我表弟一个百万播放的爆款(就是那条狗被猫追的胶东话版),平台分成直接给了他一千多。积少成多啊!
2、商单广告(进阶恰饭):
账号做起来,几千粉就可能有人找你!尤其是本地商家!
想想看,一个火锅店开业,用当地方言配个搞笑宣传片,是不是比正经广告更抓眼球、更易传播?表弟接过一个本地洗浴中心的单子,用方言吐槽“当代年轻人洗澡能有多磨叽”,效果炸裂,老板直接给包了个两千红包!
3、直播打赏/带货(潜力股):
粉丝粘性高了,开开直播和大家用方言唠嗑,天生亲近感!或者带点家乡特产(比如你配音常用山东话,带点煎饼大葱组合…),粉丝买单意愿更高,为乡音和快乐买单,不寒碜!
避坑指南(血泪经验):
版权红线别碰!
尽量用平台提供的无版权素材库,或者自己拍点沙雕日常(比如拍你家狗子吃饭配方言吐槽)。
“土”要有底线!
搞笑≠低俗!别搞地域黑、人身攻击、擦边球。幽默的核心是善意和共鸣。
坚持是王道!
别指望发三条就爆火。表弟头一个月数据也惨淡,但他坚持日更(哪怕一天一条),琢磨网友评论改进,第三个月才迎来第一个小爆款。持续输出,才能被看见。
所以啊,朋友!2025年想搞点副业零花钱,真别想得太复杂。放下“面子”,捡起“乡音”,用你生来就有的“土味天赋”,给这个越来越卷的世界,加点让人会心一笑的调料。
我表弟行,他厂里几个跟着学的老乡也行。他们摸到的那条路,就摆在那儿,一部手机,一个敢说的你,加上那口独一无二的家乡话。
这年头,能让人笑出声,就是值钱的本事。你老家那口别人听不懂的“土话”,搞不好就是你钱包变鼓的密码。
这“财路”,不试试你心里能踏实?反正我表弟现在打螺丝都哼着歌儿,他说那叫“带薪体验生活”,就为了找配音素材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