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哥们大鹏,前年还在工地灰头土脸搞装修。现在?嘿,他手机一响,全是找他咨询怎么选瓷砖、避坑装修公司的私信。他那个分享装修干货的账号,粉丝不多,才几万,但接个小单子就够他乐呵好几天。他跟我说:”老张,真没想到,我这双摸腻子的手,现在还能靠拍视频吃饭!”
还有我表妹小雅,就爱在家鼓捣烤箱。去年失业在家焦虑得不行,硬着头皮把她做蛋糕翻车、成功的视频都往网上发。现在?她教人做甜点的小课程卖得飞起,私房订单排到两个月后,天天在朋友圈”抱怨”忙不过来。
就连我那闷葫芦发小阿哲,一个死磕了十年也没混出头的摄影师,去年开始把给客户拍片的幕后花絮、修图技巧剪成短视频。现在居然有品牌主动寄相机、镜头让他测评,找他拍照的报价也翻了一倍。
看着他们仨,我算是彻底明白了:这年头,个人IP真不是明星网红的专属玩具。
它就是你的一盏灯,把你身上那点真本事、真热爱照得亮亮的,让需要的人大老远就能看见你,主动找上门。
别被那些动辄百万粉丝的大V吓到,咱普通人,有普通人的玩法,照样能玩得转!
一、别想一口吃成胖子,先找到你身上那点”不一样”
我知道你在想啥:”我一没特长二没背景,能搞啥IP?”
打住!这想法最害人。个人IP的起点,根本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,而是把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习以为常、甚至觉得”这有啥”的东西,给挖出来,擦擦亮。
你天天在干啥?那就是矿!
大鹏以前觉得,自己懂的那些水电走线、材料猫腻,不就是混口饭吃的本事吗?太普通了!可对第一次装修、两眼一抹黑的小夫妻来说,他随口说的”怎么看瓷砖胚体””怎么跟工长砍价”,句句是救命稻草!你的日常工作、生活经验,对某个特定群体来说,可能就是急需的”武林秘籍”。
你为点啥事儿能忘了吃饭?那就是火种!
小雅失业那会儿,做蛋糕是她唯一的慰藉。她不是为了当网红才拍的视频,就是单纯想记录自己又烤糊了一个戚风,或者终于做出了完美的拉花。那份因为热爱而闪闪发光的笨拙和执着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。真心热爱的东西,你做起来眼里有光,别人看着也带劲,感染力比啥表演都强。
你帮人解决过啥头疼事儿?那就是招牌!
阿哲以前特烦朋友老问他”相机买啥好””这照片怎么调色”。后来他烦不过,干脆把答案做成短视频,结果引来一堆有同样问题的人。你习以为常的知识、顺手就能解决的麻烦,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一道坎。
想想看,你是不是总被问同一类问题?那就是你的价值点!
关键不是你会多少,而是你能帮谁解决啥具体问题。
别想着当百科全书,找准一个针尖大的口子,扎进去!大鹏就死磕”装修避坑”,小雅专注”家庭烘焙零失败”,阿哲深耕”小白摄影器材怎么选”。
越具体,别人越容易记住你,越知道啥时候该来找你。
二、别光顾着自嗨,你得站到”路口”去吆喝
东西再好,藏在家里也没人知道。你得带着你的”宝贝”,去人多的地方露露脸。现在平台这么多,别贪心,选一两个你看着顺眼、目标人群也爱扎堆的地方,先站稳脚跟。
朋友圈:别只会晒娃晒吃的!
这是你触手可及的第一块”自留地”。大鹏刚开始就在朋友圈发他今天在工地上又发现了啥猫腻,配上几张实拍图,几句大实话。他的第一批客户和粉丝,就是那些正在装修、被他朋友圈”剧透”惊到的老同学、邻居。真实的工作场景、真实的经验教训,在熟人圈里最有说服力。
短视频:别怕露脸,怕的是没”人味儿”!
小雅最开始的视频,就是厨房手机架拍的,镜头还经常晃。但她一边做一边念叨:”哎呀又手抖了!糖放多了?不管了豁出去了!” 这种不完美反而拉近了距离。观众不是来看教科书的,是来看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折腾、怎么解决问题的。把你的过程、你的情绪(哪怕是翻车时的抓狂),大大方方展示出来。
图文平台:别光堆砌干货,讲个故事先!
阿哲写怎么选入门相机,开头先吐槽自己当年被忽悠买了又贵又难用的设备,花了好多冤枉钱,一下子戳中新手小白的痛。道理是冷的,故事是热的。
用你的经历、你见过的案例,把干货”包”起来,别人才咽得下去。
记住:内容不是写作文,是跟朋友唠嗑。
少用”笔者认为””综上所述”,多用”我上次遇到一客户…””跟大家说个真事儿…””我踩过的坑你们可别…”。
就像你现在看我写的这些,是不是像在跟你聊天?
三、别玩”单机游戏”,把观众拉进来一起玩
个人IP最怕啥?怕你一个人唱独角戏,台下没动静!你得想办法,让看你内容的人,从”观众”变成”参与者”。
抛问题,勾他们说话!
大鹏每次讲完一个装修知识点,比如怎么选地板,最后必加一句:”你们在选地板时最纠结啥?评论区告诉我,下期专门讲!”
这一问,评论区就活了,他也知道下期该拍啥。观众的回答,就是你的选题库!
搞点小互动,别端着!
小雅有次做蛋糕又翻车了,成品歪歪扭扭。她没删视频,反而发起投票:”这丑家伙该叫’塌房蛋糕’还是’地震慕斯’?点赞高的名字,我下次就挑战用它做成功!”
一下子评论区笑疯了,参与度爆棚。自黑、玩梗、搞点小活动,让人感觉你是个有趣的朋友,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。
回复!回复!回复!重要的事说三遍!
阿哲再忙,每天也抽时间看评论和私信。哪怕简单回个”收到””这问题提得好!”,提问的人都会觉得被重视。看到有价值的提问,他会直接说:”这位朋友问的XX问题很有代表性,我下期详细说!” 被看见、被回应,是观众黏住你的最大动力。
冷冰冰的账号,没人爱。
个人IP不是建个空中楼阁自己欣赏,是搭个凉亭,邀请路过口渴的人进来坐坐,喝杯茶,聊聊天。
互动多了,凉亭自然就热闹了,人气就旺了。
四、别想着一夜爆红,细水长流才是王道
我知道,你刷手机时总看到”素人三天涨粉十万””一条视频带货百万”的神话。醒醒!那概率比中彩票还低。
咱普通人搞个人IP,拼的不是爆发力,是续航力。
固定”营业”,混个脸熟!
别今天打鱼,明天晒网,大后天直接消失。大鹏再忙,每周雷打不动发两条实用装修小贴士视频。小雅至少每周分享一个新甜品尝试(无论成败)。不需要你日更累死自己,但得有规律,让观众知道啥时候能等到你。就像楼下那家好吃的早餐铺,你知道他每天六点肯定开门,心里才踏实。
别被数据绑架,专注”对的人”!
刚开始发东西,播放量个位数、点赞为零太正常了。阿哲第一个月发的视频,大部分只有几十个播放。但他发现,只要讲得特别实用的,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留言问得很细,一看就是真需要的潜在客户。他就盯着这些”对的人”反馈去优化。粉丝量是虚的,能和你产生真实连接、认可你价值的人,才是实的。
边做边学,小步快跑!
小雅一开始连视频剪辑都不会,就用手机自带软件瞎剪。后来看别人视频效果好,慢慢学着加个字幕、配个音效。大鹏也是粉丝多了,才咬牙买了个便宜的三脚架,让画面不抖。别等什么都学好了、设备买齐了再开始。在做的过程中,缺啥补啥,需要什么学什么。完成比完美重要一百倍。
打造个人IP,更像种树。
你没法今天埋下种子,明天就乘凉。你得定期浇水(持续输出),根据长势修剪枝叶(优化内容),耐心等待它扎根、抽条。过程中可能遇到虫害(负面评价)、干旱(数据低迷),但只要你选对了地方(定位),方法得当(真实+利他+互动),坚持下去利他+互动),坚持下去,时间会给你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。
个人IP是啥?它不是让你戴上面具扮演别人,而是帮你把真实的自己,更清晰、更有价值地呈现给世界的一扇窗。
像阿哲跟我说的:”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按快门的,现在才明白,我通过镜头看到的世界、积累的经验,真的能帮到很多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人。这感觉,比单纯接个高价拍摄单子还爽。”
这扇窗不需要镶金嵌玉,但得擦得足够亮,让人一眼就能看到里面那个有血有肉、有专长也有温度的你。
你身上一定也有这样的光,只是可能习惯了,自己都没察觉。别犹豫,找个你顺手的地儿,朋友圈、短视频平台、或者图文社区,就从今天开始,分享一点你觉得”这有啥”但别人可能真需要的东西。真实点,别装;利他点,别只顾自嗨;坚持点,别三天打鱼。
当你的光被需要的人看见,属于你的个人IP,就已经在路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