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听说99designs时,我的反应是:又一个国外的freelance平台?但当我真正深入去了解、试探,甚至把设计稿一次次扔进它的竞赛池里时,才意识到,这和想象中那些零敲碎打的小平台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
99designs,2008年诞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。它不是最早的,但绝对是设计竞赛模式(Design Contests)里做得最稳、最大的那个。说穿了,它玩的就是众包设计的路子:一个客户发布需求,设定奖金,一堆设计师开动脑筋提交方案,最后由客户挑中最满意的那一个付钱。简单粗暴,竞争激烈。
打开它的主页,扑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功能介绍,而是各种醒目的设计类别:Logo设计、网页设计、品牌全套、包装设计、T恤图案……几乎覆盖了视觉设计的方方面面。每个类别下面,密密麻麻陈列着正在进行中的竞赛项目。Logo设计永远是最大的一块,毕竟这是无数初创公司和小企业最迫切的需求,也是设计师们练手和赚钱的入门级战场。
再看报价,Logo竞赛的奖金起点通常在299美金左右,上不封顶,有些企业级客户的预算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美金,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。
99designs.com
作为设计师,想在这里捞到活儿,第一步就是建立个人资料页(Profile)。这玩意儿就像你在99designs世界里的个人名片和作品展厅。
真实经历:
我刚开始时,没太在意Profile,随便传了几个旧稿就兴冲冲跑去参加竞赛了。结果?连续参加了七八个Logo竞赛,连决赛圈都没进过。挫败感爆棚。后来老老实实花了两天时间,精选了不同风格的作品重新整理上传,认真填写了擅长的领域和设计理念(别小看这段文字,客户真的会看!),情况才慢慢好转。你的Profile就是敲门砖,砖头得够硬、够亮眼,才能砸开客户的门。
真正进入竞赛环节,那就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了。一个奖金500美金的Logo设计竞赛,可能吸引四五十甚至上百个设计师投稿。头几天,客户的收件箱会被各种风格迥异的初稿塞爆。作为设计师,你要做的就是在截止日期前,把自己的方案上传,然后,等。
等待的过程最煎熬。你会忍不住一遍遍刷新页面,看客户有没有给你留言点评,有没有把你的设计标记为“喜爱”。如果你运气好,设计入了客户的法眼,被选进了决赛圈(Shortlist),那恭喜你,拿到了加时赛的入场券。这个时候,真正的较量才开始。客户会提出修改意见,要求调整颜色、字体、图形细节等等。别嫌烦,这是你唯一能抓住客户、打磨出最终中标方案的机会。这时候的沟通效率和质量,直接决定奖金最终落入谁的口袋。
残酷的现实:
即使你一路杀进了决赛,甚至客户就留了你和另外一两个设计师,也不代表你稳了。我经历过好几次,方案改到客户似乎很满意了,就在我以为胜券在握时,客户却消失了几天,最后通知选了别人,或者干脆取消了项目。这种挫败感,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。
在这个平台上,没有板上钉钉的交易,只有不断争取的机会。
说99designs公平吗?设计师群体里对这个平台褒贬不一。恨它的人咬牙切齿:辛辛苦苦构思几天,做了几稿方案,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,白忙活!这确实是竞赛模式的原罪,失败是常态。但换个角度想,它给了新人设计师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。不需要你有什么显赫的履历和人脉,只要作品够硬、理解客户需求够到位、竞赛策略够聪明,就有机会拿到真金白银的订单,甚至建立起自己的长期客户。
怎么提高成功率?
几年实战下来,我摸索出几点:
1、挑对竞赛:
别光看奖金高低。重点看客户的描述是否清晰?有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(比如公司背景、目标受众、偏好风格)?客户是否活跃(有没有回复设计师的提问或留言)?一个沟通不畅、需求模糊的客户,最后很可能让你白费力气。
2、读懂客户的心:
客户要求设计一个现代简约的Logo?太笼统!你得仔细挖掘他的竞赛描述、公司网站(如果有的话)、甚至他给其他设计师方案的评论。他是更喜欢抽象的图形,还是带字母组合的?偏好冷色调还是暖色调?感觉他更倾向科技感还是亲和力?捕捉这些细微的偏好,比你埋头做十个不同方向的方案更重要。
3、第一稿要惊艳:
在投稿的洪流里,第一印象就是生命线。你的初稿必须足够抓人眼球,能在一两秒内让客户产生这个有点意思的感觉。别指望靠后期修改翻盘,很多客户第一次筛选就会淘汰掉大部分。在信息的洪流中,瞬间的吸引力决定了你能否拥有被深入了解的机会。
4、沟通!沟通!还是沟通!
竞赛过程中,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,大胆在竞赛页面向客户提问(所有设计师和客户都能看到)。决赛阶段的修改要求,务必理解透彻,及时响应。让客户感觉你认真、靠谱、好沟通,这会大大增加你的赢面。
5、别在一棵树上吊死,但也别广撒网:
同时参加太多竞赛会分散精力,导致每个都做不好。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,精选几个成功概率高的项目,集中火力猛攻。专注才有力量。
靠着这些策略,我才慢慢站稳脚跟。从最初的颗粒无收,到后来几乎每个月都能中一两个项目。收入也从最初的几百美金,逐渐变得可观。更关键的是,我在99designs上遇到了几个非常认可我风格的老客户。竞赛结束后,他们直接通过平台的1对1项目功能(99designs也提供传统的一对一雇佣模式)再次雇佣我,跳过了残酷的竞赛环节。
这种长期合作关系带来的稳定性和信任感,是竞赛奖金无法比拟的。
99designs也深知留住优秀设计师的重要性。平台推出了顶级设计师(Top Level)计划。设计师达到一定要求(如赢得特定数量的竞赛、获得足够高的客户评分)后,会被邀请加入。好处显而易见:能接触到预算更高、质量更好的专属竞赛项目(只对顶级设计师开放),平台抽成比例也可能更低。这成了很多设计师在平台上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。
当然,99designs并非完美天堂。平台本身要抽佣(设计师奖金会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平台服务费)。竞赛机制意味着设计师前期投入的时间精力存在巨大风险。客户质量也参差不齐,遇到不靠谱、沟通困难或者审美奇特的客户,真的能让人气到内伤。有时你已经胜券在握,客户却临时取消项目,那种失落感难以言喻。
更别提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了。
99designs汇聚了全球的客户和设计师。我曾经给一个美国小镇的咖啡馆设计Logo,客户热情直爽,反馈直接。也接过一个日本企业的品牌设计,沟通时就格外需要注重礼节和细节的严谨性,反馈意见往往非常含蓄,需要仔细揣摩。这种跨文化的碰撞,既是挑战,也是开阔眼界的独特经历。
如果你刚入行,手上没什么客户资源,99designs绝对值得一试。它提供了一个起点,一个让你直面真实市场需求、验证自身能力、快速积累作品和少量收入的场所。但别指望它轻松。你需要强大的抗压能力、清晰的竞赛策略、高效的执行力,以及面对无数次失败后还能爬起来继续干的韧性。
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,99designs可以作为现有收入的补充,或者成为拓展国际客户的一个有趣渠道。甚至可以通过它,找到愿意跳过平台直接合作的长期伙伴。
99designs就像一个巨大的全球设计角斗场。在这里,你得靠实力说话,用作品竞争。奖金诱人,机会遍地,但入场券是你的时间、精力、创意和永不言败的心。它能让你在实战中飞速成长,也可能让你一次次尝到挫折的滋味。但它确实打开了一扇窗,让世界各地有才华的设计师,有机会被看见、被认可,并以此为生。
这条路从不平坦,但当你真正收到第一笔来自大洋彼岸的设计费,看到自己设计的Logo印在客户的店铺招牌上时,那种成就感,或许就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