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我:“现在到底开什么店赚钱?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实际藏着太多门道。有人跟风开奶茶店血本无归,有人闷声卖馒头年入百万。今天我就结合真实案例,聊聊普通人如何选对赛道,把店开成“提款机”。
一、实体店逆袭的3个“闷声发财”方向
1. 刚需高频型:把简单做到极致
“开什么店赚钱”的答案里,早餐店绝对是被低估的黑马。
有个朋友在社区门口租了10平米小店,专做包子豆浆。凌晨3点起床备货,5点半开卖,一早上能卖出800个包子。秘诀就三点:馅料比别家多10%、面皮现揉现蒸、豆浆用真黄豆现磨。靠着街坊邻居的口碑,旺季一个月净利润能到4万。
这类生意的核心是“高频刚需+极致效率”。像社区生鲜店、鲜奶吧也是同样逻辑。浙江有个95后小伙开鲜奶吧,每天凌晨从牧场直送新鲜牛奶,搭配手工酸奶和水果捞,靠微信群接龙预定,3个月做到日均流水破万。
2. 情绪价值型:赚的不是产品,是体验
剧本杀店这两年虽然降温,但会玩的老板照样赚钱。
杭州一家店老板把民国谍战主题玩出花:顾客进店先换装,NPC(演员)全程飙戏,甚至设计了“接头暗号”和密室机关。一场收费268元/人,周末场次排到凌晨1点。更绝的是,他们开发了原创剧本卖给同行,光版权费一年就多赚30万。
这类生意的本质是贩卖“社交体验”。同理还有宠物咖啡馆(撸猫按分钟收费)、减压馆(砸酒瓶、捏泡膜)等。
3. 下沉红利型:小地方藏着大机会
自助洗车店在三四线城市爆发式增长。
河北一个县城老板花5万买了6台自助洗车机,开在加油站旁。12元/次,24小时营业,车主自己扫码操作。旺季一个月流水超3万,成本只有水电费和设备折旧。比起传统洗车店,这种模式不用雇人、不担心投诉,最适合小本创业。
下沉市场的机会在于“降维打击”:把一二线成熟模式搬到小地方。比如乡镇儿童乐园(门票20元/次)、县城临期食品折扣店等。
二、线上生意:轻资产也能玩出高利润
案例1:把服装店开成“人性实验室”
浙江一位00后姑娘,4万块启动做线上服装店,半年赚70万。她的秘诀就一句话:“卖的不是衣服,是人性的弱点”。
- 虚荣心:衣服标价198元,但标注“原价598元,限时折扣”。
- 占便宜:买两件送定制丝巾,成本不到5元,却让顾客觉得“超值”。
- 社交货币:设计专属穿搭攻略,买家秀转发朋友圈再返现10元。
靠着这套组合拳,她的复购率比同行高3倍,客单价提升40%。
案例2:线上百货店的“无痕渗透”
上海宝妈在家开线上百货店,专攻三个场景:
- 应急需求(手机充电器、数据线)
- 懒人福音(收纳盒、一次性厨房湿巾)
- 情绪消费(ins风摆件、创意夜灯)
她不做推广,全靠朋友圈“软种草”:“孩子打翻酱油瓶?用这个去污湿巾一擦就干净!”配上实拍视频,单品日销最高200单。
三、新趋势:未来5年的潜力赛道
-
银发经济
北京大爷开“老人用品体验馆”,卖放大镜指甲刀、防滑洗澡椅等产品。最火的是爬楼轮椅——能折叠成小推车,上下楼梯自动助力,一台卖4800元供不应求。 -
玄学变现
深圳女孩开线上塔罗牌占卜,客单价199元/次。她设计了一套“组合拳”:免费测八字引流→付费看详细运势→卖水晶手链“改运”,月流水稳定在10万+。 -
健康刚需
轻食店早已过时,现在流行“功能型餐饮”。成都一家店主打“药膳鸡汤”,按体质分6种配方:熬夜护肝汤、祛湿消肿汤、术后滋补汤,单价38元/碗,工作日中午排队1小时起步。
四、避坑指南:3个血泪教训
-
别为“热爱”买单
文艺青年开咖啡店倒闭率超90%,但换个思路就能活:天津一家咖啡店兼营“代收快递”,每件收1元保管费,靠这招多赚30%利润。 -
警惕“伪需求”
土特产店为什么难做?云南老板吐槽:“本地人不买,外地人只认大品牌。后来我改卖菌菇酱,搭螺蛳粉、拌面吃,反而打开销路。” -
轻资产试错
想开火锅店?先摆摊卖底料!重庆夫妻在夜市支个锅,9.9元试吃小份装,顾客觉得好吃当场扫码下单,试水成本不到5000元。
结语:开什么店赚钱?答案藏在“人性+趋势”里
无论是卖包子还是搞玄学,本质都是抓住需求。2023年最稳的路线是:刚需产品做极致性价比,非刚需产品做情绪溢价。更重要的是——用轻资产模式试水,先跑通最小盈利单元,再复制放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