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,腾讯就像个“扫地僧”——平时低调得连朋友圈都不发,可一出手就是大招。最近张一鸣(字节跳动创始人)发了条朋友圈,把马化腾夸成了“最敬佩的CEO”。吃瓜群众们一看就乐了:这两位大佬不是当年还在短视频领域掐过架吗?怎么突然商业互吹起来了?
仔细一扒才发现,张一鸣对马化腾的佩服,还真不是客套话。早在十年前,张一鸣就在微博里给马化腾贴过一张“奇葩老板”标签:身家两百多亿的大佬,不搞演讲不爬珠峰,不蹭热搜不骂友商,反而天天蹲办公室当“首席测试员”——亲自上手测产品、改bug,活脱脱像个刚入职的实习生。
一、老板带头“卷”产品,谁还摸鱼?
张一鸣的原话是:“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,就是有个身价百亿的老板,活得像个月薪八千的产品经理。”马化腾当年搞QQ邮箱时,能因为一个“发送进度条”的设计,和张小龙(微信之父)来回掰扯十几封邮件;做微信支付时,据说他连自家楼下煎饼摊的二维码都要亲自扫一遍,确认流程够不够顺滑。
这种“老板带头996”的画风,直接让腾讯内部形成了诡异的共识:连首富都在抠产品细节,咱们打工的哪好意思躺平?于是腾讯的产品经理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:“pony(马化腾)今晚可能要看数据,赶紧再优化一版!”
二、友商骂了十年“抄袭”,结果骂错了?
当年腾讯被戏称“南山必胜客”,总有人说它靠QQ用户量碾压对手,或是“抄谁谁死”。但张一鸣看得更透:“被腾讯打败的公司,总把锅甩给QQ导流,却死活不承认人家产品确实做得比你好。”
举个真实案例:早年间某社交软件嘲讽微信功能简陋,结果马化腾转头就带着团队把语音消息、朋友圈、红包功能全给迭代出来了,直接把对手整不会了。用网友的话说:“你以为腾讯在抄作业,其实人家边抄边把解题思路升级成了微积分。”
三、佛系老板的“龟兔赛跑”哲学
马化腾的另一个绝招,是“赚了钱也不瞎折腾”。别的公司业绩爆表就疯狂扩张,腾讯反而会踩刹车:“这季度利润创新高?行,咱们缓缓,先把现有业务再磨一遍。”
这种“慢即是快”的套路,让腾讯躲过了无数大坑。比如当年直播、共享经济火遍全网,腾讯愣是没跟风砸钱,反而默默把微信小程序生态给养肥了。如今再看,那些烧钱抢市场的公司坟头草都两米高了,腾讯却靠小程序躺着收租,每年狂揽上千亿。
四、张一鸣的终极吐槽:学腾讯比骂腾讯有用
最近张一鸣又在朋友圈补刀:“有些同行总幻想有个英雄能掀翻腾讯,结果凑近一看,人家压根没摆擂台,蹲地上吭哧吭哧升级装备呢!”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与其天天研究怎么干翻腾讯,不如学学人家怎么二十年如一日地“苟着发育”。
说到底,马化腾给中国老板们上了一堂反向成功学:当老板不需要整天上头条,也不用把“颠覆行业”挂嘴边。把用户当“甲方爸爸”,把产品细节抠到变态,哪怕你是个身家百亿的“码农”,也能让公司闷声发大财——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“以普通员工心态,操首富的心”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