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小区里老王家儿子小王的状况,让整栋楼的阿姨们操碎了心。这孩子大学毕业三年换了六份工作,现在直接在家躺平啃老,每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,一听到“找工作”三个字就炸毛,急得老王两口子血压直逼180。各位街坊邻居要是家里也有这么个“职场逃兵”,先别急着上藤条焖肉——这事儿得慢慢盘。
一、先搞明白:你家娃到底卡在哪个环节?
上个月在菜市场碰见隔壁楼的李婶,她家儿子小李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:“投了三百份简历石沉大海,好不容易有个面试,人家问‘抗压能力怎么样’,他直接怼‘给多少钱干多少活,压力大的不伺候’。”您听听,这哪是找工作,分明是找气受!
其实年轻人找不着工作就像老母鸡孵蛋,表面看着一动不动,心里早就滚油煎似的。有些娃是眼高手低,总觉得自己是诸葛亮投胎,非五百强企业不入法眼;有些是被现实毒打懵了,简历投到怀疑人生;还有些纯粹是懒癌晚期,觉得“在家啃老比上班香”。这时候当爹妈的要是只会扯着嗓子吼“赶紧给我上班去”,效果堪比对着漏气的轮胎猛打气——越打气漏得越快。
二、调整战略:这三招比唐僧念经管用
第一招:把客厅改造成情报中心
别误会,不是让您搞窃听风云。上礼拜赵叔分享的经验就很妙:“我假装要跳槽,让儿子帮我改简历。结果这臭小子边改边吐槽:‘爸你这简历太土了,现在流行用数据说话!’我顺水推舟:‘要不你给自己也整份新潮的?’”您猜怎么着?当天晚上儿子房间的键盘声就没停过。
第二招:开展“职场体验周”活动
隔壁单元的小张妈妈这招绝了:“我跟儿子说,这周家里实行市场经济,洗碗5块,拖地10块,代取快递20块。结果这小子三天就把我藏在鞋柜里的私房钱赚光了!”当然这招要慎用,别最后培养出个“家政小王子”。
第三招:化身职场版哆啦A梦
现在短视频平台多的是职场干货,什么《三句话让HR给你涨薪30%》《面试反客为主话术大全》。有位机智的老父亲直接把这类视频投屏到电视,还假装自言自语:“现在年轻人真厉害,我当年要懂这些早当厂长了!”儿子在边上听得眼睛直放光。
三、破解情绪雷区:这些话术能救命
上周在社区讲座听到个典型案例:刘阿姨家儿子面试失败后,把房门一锁三天不出。刘阿姨急得在门外喊:“隔壁小王都当主管了!”结果儿子直接摔了手机。后来心理咨询师教她改说:“妈知道你心里憋屈,要不咱去吃顿火锅?边吃边骂那些没眼光的公司!”当天晚上儿子就打开了话匣子。
跟焦虑的年轻人打交道,记住这三个“绝不”:
- 绝不说“我当年如何如何”(您当年可没千万毕业生抢饭碗)
- 绝不当面算经济账(“养你花了几十万”这种话堪比核武器)
- 绝不拿别人家孩子当标杆(除非您想收获“那你认他当儿子”的暴击)
四、进阶操作:给娃打造专属求职系统
前楼陈叔是退休HR,他给儿子搞了个“求职进度作战图”:
- 红色区域:已投简历但未回复的公司
- 黄色区域:进入面试环节的岗位
- 绿色区域:拿到offer但还在犹豫的机会 每天晚饭后爷俩就对着墙上的地图指指点点,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策划诺曼底登陆。
要是您家娃属于“充电五分钟,通话两小时”的类型,不妨试试这些骚操作:
- 报名“奇葩职业体验营”(现在有专门陪人试睡酒店、代吃火锅的职业体验师)
- 参加行业大咖直播连麦(某平台最近流行“反向面试”,求职者可以直接拷问老板)
- 注册远程实习岗位(既能积累经验又不用早起挤地铁)
五、长期战役:培养职场抗压体质
记得小区门口修车铺老周的故事吗?他家小子大专毕业在家躺了半年,老周愣是把他塞到修车铺当学徒。现在这小子不仅成了汽修网红,还开了三家连锁店。用老周的话说:“让他闻三个月汽油味,就知道办公室的咖啡有多香了!”
给各位家长划重点:
- 定期组织“家庭商业沙盘”(模拟公司运营,让娃当CEO)
- 开展“职场生存技能特训”(从Excel函数到办公室政治)
- 建立“失败奖励基金”(每次面试失败就存50块,存够钱去旅游散心)
六、给自己找个副业
儿子找不到工作心里烦怎么办这事儿,就跟治咳嗽一样,光盯着喉咙喷药没用,得提高全身免疫力。上个月遇见跳广场舞的吴阿姨,人家白天帮大学生改简历,晚上直播教中年人用办公软件,现在儿子反倒成了她的技术顾问。
所以说啊,与其天天盯着娃的求职APP,不如给自己报个短视频剪辑班。等您成了网红老太太,说不定娃还得求着您:“妈,公司要拍宣传片,借您百万粉丝账号用用呗!”
最近发现小区里遛弯的老伙计们都不聊股票基金了,全在研究Boss直聘和猎头话术。要我说啊,这届家长才是真·硬核玩家。
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重视。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,只有没找对方向的狗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