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私信问我:”哥,看网上都说短视频创业能赚钱,这事儿是真的吗?”
每次看到这种问题,我都忍不住想起自己去年踩过的坑。
今天就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,这行到底有没有搞头。
先给大家看组数据:截至2023年6月,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亿,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7个在刷短视频。这么大的蛋糕摆在那儿,说不心动那是假的。但别急着入局,先听我讲几个真实案例。
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老张,去年疫情后转型做美食探店。最开始两个月视频播放量没破千,硬是咬牙坚持每天凌晨四点去菜市场拍素材。现在他账号粉丝32万,每月接探店广告的收入能覆盖三家门店的租金。但你别光看见贼吃肉,看不见贼挨打——他跟我说最崩溃的时候,连续一周每天剪片到凌晨三点,有次把手机掉火锅里了还得笑着录完结尾。
再说说我表妹小雅,00后大学生,去年暑假开始做美妆教程。刚开始跟着网上教程买了两千多的拍摄设备,结果发现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反而更自然。现在她靠接品牌合作月入稳定五位数,但代价是全年无休——过年走亲戚都在想选题,年夜饭上突然掏出手机录开箱视频把全家都看懵了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:短视频创业是真的吗?
我的答案是:真金白银确实有,但绝对不是躺着就能捡钱。
这行现在就像当年的淘宝,早入局的有先发优势,后来者就得拼真本事。
先说几个容易踩的坑。
第一是设备焦虑。
很多人以为必须买专业相机、环形灯、麦克风三件套。其实现在旗舰手机的拍摄功能完全够用,重点是把内容做精。我认识个三农博主,就用千元机拍田间地头日常,去年帮村里卖了80吨地瓜。
第二是盲目跟风。
看见别人拍变装视频火了就跟着拍,结果发现自己既不会化妆也没舞蹈基础。真正能持续涨粉的账号,都是找到了个人特色。比如我关注的@电工老李,把枯燥的电路维修拍成悬疑剧,每次修好电路时的”啪嗒”声比解谜游戏还带感。
第三是低估时间成本。
你以为拍个15秒视频很简单?从构思脚本到拍摄剪辑,新手至少要花3小时。更别说还要研究平台算法、分析数据、维护粉丝。有个做宠物账号的姑娘跟我说,她家猫现在看见手机支架就躲,估计是被迫营业出心理阴影了。
那普通人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这行?我总结了个”三个一”测试法:
- 能不能持续输出100条视频?(很多人在第30条就放弃了)
- 有没有一个让人记住的记忆点?(比如特定的开场白或剪辑风格)
- 愿不愿意花三个月时间冷启动?(前期可能零收益)
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过关,恭喜你至少有了入场资格。
接下来分享点实战干货:
内容创作上,记住”反着来”往往有奇效。
大家都在拍精致生活时,@外卖小哥阿强拍电动车上的盒饭日常,反而杀出重围;当全网都是帅哥美女时,@朝阳区张大爷用老年机画质讲人生哲理,三个月涨粉50万。
变现方面别只盯着广告接单。
有个教Excel的小哥,把课程拆成1分钟技巧视频,引流到私域做企业培训,客单价直接翻十倍。还有做手工蜡烛的宝妈,直播边教制作边卖材料包,现在固定客户有4000多人。
最后给想入局的朋友提个醒:
这行最值钱的不是流量,而是持续学习的能力。平台规则半个月一变,上周好用的套路下周可能就失效。我手机里存着37个行业交流群,每天光爬楼看消息都要两小时。但话说回来,哪个行业想做好不得下苦功呢?
说到底,短视频创业就像种地,选对种子(内容方向),勤浇水施肥(持续更新),等时机到了(抓住流量风口),自然会有收成。但你要是想着撒把种子就回家睡觉,那最后可能连土都被别人刨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