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谷歌广告圈炸出了一颗“深水炮弹”——谷歌AI Max。这玩意儿刚上线,就让不少老广告优化师直拍大腿:“以前每天盯着关键词报表改匹配方式的苦日子,怕是要到头了!”
但转头又犯嘀咕:“这连关键词都不让设了,以后广告到底咋投?”
今天咱就来唠唠,这个号称要颠覆搜索广告底层逻辑的AI Max,到底是什么来头?广告主又该怎么用它?
一、当“猜词游戏”变成“盲盒投放”
十年前投搜索广告,像极了在夜市摆摊吆喝——得扯着嗓子喊对关键词,才能吸引顾客驻足。那时候优化师的工作日常就是:搜词库、调匹配、测长尾…恨不得把用户脑子里的搜索词全挖出来。
但谷歌AI Max的出现,直接把关键词这棵“摇钱树”连根拔了。用官方的话说:“你只管给钱、给素材、给网站,剩下的交给AI。”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 以前你卖“红色运动鞋”,得手动添加“透气跑鞋”“夏季男鞋”等关键词,就怕漏了哪个潜在客户。
现在AI Max直接甩手不管了——它会自动分析你的产品页,用户哪怕搜“适合夜跑的荧光色轻便鞋”,只要语义沾边,系统就敢给你匹配广告。
这种“盲盒式投放”乍一听挺省事,但老司机们立马警觉:“这广告到底投给谁了?转化数据怎么算?用户到底点了啥词?”
二、AI Max三大狠招,刀刀见血
1. 关键词?不需要的!
以前投广告像拼乐高,关键词就是基础零件。现在AI Max直接把零件厂拆了——它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从你的网站内容和现有广告里“脑补”用户搜索意图。
有卖家做过测试:同一个瑜伽垫产品,传统广告组设置了50个关键词,AI Max组零关键词。结果后者触达的搜索词里,居然冒出了“办公室午休垫”“防滑冥想毯”这种神仙长尾词,转化成本还降了15%。
2. 文案AI现场编,比李佳琦还“懂”消费者
“文本自定义”功能堪称AI Max的灵魂杀器。用户搜“2000元性价比手机”,广告标题就自动变成“2025年爆款手机限时1999”;搜“孕妇可用护肤品”,描述立马切换成“零添加认证,宝妈安心之选”。
这相当于给每条广告装了实时翻译器——不是翻译语言,而是翻译用户需求。
3. 落地页也玩“智能跳转”
最让广告主后背发凉的是Final URL扩展功能。你以为用户点广告会进设置好的产品页?Too young!AI可能直接把人家拐到活动页、评测专栏甚至客服对话框。
有个做留学中介的朋友就吐槽:“我明明链的是哈佛申请攻略,结果AI把用户导到了‘常春藤保录协议’页面——咨询量是涨了,但客诉电话也被打爆了…”
三、创建AI Max广告?记住这“三喂一防”
虽然谷歌把操作界面做得像“一键开飞船”,但真想玩转AI Max,你得学会和机器“谈恋爱”:
1. 喂饱素材库
AI不是神仙,它得靠你的素材学人话。标题至少准备15条,描述30组起步,图片视频别偷懒——这就好比给厨师备足食材,它才能炒出满汉全席。
有个血泪教训:某电商只上传了5张产品图,结果AI把模特手里的咖啡杯P成保温杯,硬生生把女装广告投给了养生大爷…
2. 喂准业务目标
别让AI“既要又要还要”。初创品牌选“提升知名度”,成熟品牌挑“促进转化”,本地服务勾“到店引流”…目标越明确,AI越不容易跑偏。
3. 喂对否定词
虽然关键词不用设,但否定词比以往更重要!你是卖正品潮牌的,就赶紧屏蔽“仿品”“山寨”;做少儿培训的,记得拉黑“成人”“18+”…否则AI分分钟给你整出“惊喜”。
4. 防着点“自动驾驶”
每周必查搜索词报告!别看AI平时乖巧,疯起来连“殡葬服务”都敢关联你的生日蛋糕广告。一旦发现诡异匹配,立马追加否定词。
四、AI时代,广告主如何守住“方向盘”?
谷歌嘴上说“更透明”,但实测过的优化师都知道:AI Max的搜索词报告里,“其他搜索词”的比例比PMax还高。
这时候就得祭出三件法宝:
- AB测试不能停:拿20%预算跑AI Max,80%留着传统广告组,数据说话最保险
- 落地页装上追踪器:就算URL被篡改,也得用UTM参数摸清用户路径
- 素材定期大换血:别让AI拿着三个月前的促销图投618广告
说到底,谷歌AI Max就像个刚拿驾照的富二代——技术炫酷但路子野。广告主要做的不是抵制它,而是当个“副驾驶”:该放权时放权,该踩刹车时别犹豫。
五、机器越聪明,人越要“笨”
有个现象特有意思:越是AI横行的时代,“人工智障”的案例反而越多。前几天还有个同行炫耀:“我让AI Max自动投流,ROI直接翻倍!”
结果一问,这哥们把“宠物殡葬”投成了“宠物婚庆”…
所以啊,面对谷歌这波AI浪潮,咱不妨学学太极——借力打力,但不完全依赖。
能让老板拍手叫好的从来不是AI多牛逼,而是你比AI多懂的那5%人性。
下次开会要是有人吹嘘“全自动投流”,你就甩他一句:“机器能算出用户搜索词,但它算得出大姨妈期的冲动消费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