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我瞅着自己那个只有百来个粉丝、几乎长草的抖音小号,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:反正这小号也没人看,不如偷偷开个直播试试?万一呢?
这念头像小猫爪子似的挠得我心痒痒。挣钱?安全?我心里完全没底,但决定豁出去试一把。
最开始,纯粹是瞎胡闹。晚上十点多,懒得收拾就直接开了镜头,把手机往书桌上一戳,对着我那乱七八糟的桌面,主题是啥?”深夜唠嗑,有啥说啥”。自己都觉着离谱。
第一场,直播间稀稀拉拉进来十几个人,大部分是我朋友圈里几个损友来捧(嘲)场(笑)的,飘过几条弹幕:
“主播桌上那半包薯片啥牌子的?”
“背景音乐能小点吗?吵到我刷剧了!”
结束时一看,音浪?哦,几十个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说实话,挺受打击。但自己挖的坑,硬着头皮也挺想看看底下到底是啥。不甘心,琢磨着换点实际的。我决定别瞎聊了,干点自己真正会的,教人做点简单实用的手机摄影小技巧。这想法接地气,也符合我这小透明的身份。
第二次开播,我提前把桌面的垃圾收了收,放了个小台灯打光,主题就叫”手机拍出电影感,5分钟包教包会”。开播时心里还是十五个吊桶打水。嘿,你说奇不奇?这次进来的陌生人多了不少!
有人问”晚上拍食物怎么才不糊?”,我就当场拿桌上的苹果演示;有人说”构图总是歪”,我立刻用直播画面框给他看辅助线怎么开。
当我真正解决了一个观众的问题,屏幕上飘过一个小星星礼物时,那感觉,比上司突然夸你还意外!
就这么磕磕绊绊做了七八场,虽然人数还是不多,峰值也就八九十人,但每次认真准备个小主题,真有人愿意听、愿意问、甚至愿意为那一点点有用的信息点个小赞送个小礼物,那种被需要的感觉,挺奇妙。最实在的一次,一场下来音浪收入折合了大概一百块出头,不多,但足够证明:小号开播,还真有可能从平台那分到点汤喝。
钱是诱人的,但安全问题这根弦我从来不敢松。抖音官方规则写得明白:一切按规矩来,谁也别想蒙混过关。
刚开始就差点栽跟头。有次直播提到某个修图APP好用,顺嘴说了句”大家感兴趣可以搜XX下载”,话音刚落没几秒,直播画面”唰”一下就断了,提示我”涉嫌导流第三方平台”。我懵了,赶紧去翻规则,才明白平台对任何引导用户跳出抖音的行为都高度敏感,不管是口播还是屏幕上贴字。申诉了好一阵才解封,给我敲了记闷棍。
还有公会这事。刚开播没几次,就有人私信我,语气贼热情:”小姐姐播得不错呀!签我们公会吧!有保底工资,还有流量扶持!”
我差点心动,幸亏去搜了下这家公会的名字,铺天盖地都是投诉:签了合同直播时长根本不够拿保底、分成比例暗藏猫腻、甚至要主播先交”设备押金”。
这种”馅饼”,闻着香,咬下去全是铁钩子!官方其实反复强调,个人主播完全能独立开播挣钱,公会绝非必选项。
这30天折腾下来,几点掏心窝子的感触:
1、挣点小钱,真有戏。
别指望一夜暴富,但踏踏实实提供点有用的、有趣的东西,哪怕是对几十个人的小圈子,平台的分成机制也会给你回馈,哪怕只是一杯奶茶钱。
2、安全线,碰不得。
导流、说违禁词、推销三无产品、衣着不当…这些红线一踩一个准。老老实实按平台的规矩玩,挣得安心睡得着。
3、定位要精准得像根针。
与其漫无目的地闲聊,不如想想”我这小破号,到底能给哪一小撮人解决点什么具体的小麻烦、带来点什么小乐子?”
哪怕是教人怎么叠袜子更省空间,只要有人需要,就值得一试。
4、心态放平别做梦。
把它当成一个探索新技能、链接陌生人的小窗口挺好。指望靠小号养活自己?那概率堪比彩票中头奖。
我常常看着直播间里那些沉默的头像,猜想他们是谁,又为什么停留。每一次真诚的分享,都像往人海中掷出一枚石子,涟漪虽小,却终能抵达另一个孤独的岸边。
折腾一个月,当看到后台那个小小的、三位数的收益数字时,老实说,那晚我有点失眠。不是因为赚了多少(真没多少),而是突然意识到:原来在这片巨大的流量海洋里,我这艘小破船,只要找对方向,划得够认真,还真能溅起点水花,甚至引来几尾好奇的小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