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小区楼下新开了一家小小的亲子烘焙工作室,老板是三位全职妈妈。每天下午接孩子的时间,店里就热闹起来。妈妈们带着孩子揉面团、做饼干,空气里飘着糖霜和笑声的甜味。工作室不大,却总挤满了人,连周末的亲子体验课都要提前两周预约。
这场景让我想到,身边这样由几个女性朋友或熟人联手做起来的小生意,正悄悄变多。她们可能之前是同事、同学,或者只是同一个妈妈群的成员。几个女人凑在一起,认真琢磨点能兼顾家庭和收入的事,这股力量不容小觑。
几个女人合伙做生意,优势真挺明显。
首先是资源整合。
一个人的朋友圈可能只有几百人,但三、四个人加在一起,能覆盖的潜在客源就呈几何级增长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个花艺工作室,发起人小雅原本只是自己在家插花玩,在朋友圈发发作品。后来拉了两位同样喜欢花艺的邻居入伙,一个擅长组织活动,一个拍照特别好看。三个人凑一起,立刻在社区打响了名气。她们的花艺沙龙,每次报名都靠抢。小雅负责核心设计和教学,邻居A负责社群运营和客户对接,邻居B则包揽了所有宣传物料的拍摄和线上推广。这分工,比一个人吭哧吭哧干高效多了。
几个女人能做点什么生意?
其实门路真不少,关键看你们擅长什么、喜欢什么,还有身边缺什么服务。
分享几个我看到的真实案例,都是普通女性做起来的:
奶油小生亲子烘焙工作室(广州):
三位妈妈合伙人,一位以前是幼儿园老师,懂孩子;一位西点师出身,手艺过硬;第三位特别会拍视频做推广。她们在小红书和抖音分享亲子烘焙的温馨片段和干货教程,精准吸引了本地宝妈群体。现在工作室除了日常的亲子DIY课程,还承接企业团建活动和宝宝周岁礼定制,收入稳步增长。
北京宝妈的花艺社群‘花点时间’:
最初只是小区里几位爱花的妈妈定期拼单买花。后来其中一位有花艺基础的妈妈小敏,干脆组织起每周一次的平价花束团购和插花小课堂。她们利用小区闲置的公共空间(和物业谈好了分成),几乎零成本启动。现在社群运营得有声有色,小敏负责选花和插花教学,另一位妈妈负责群管理和接龙,还有一位负责配送(主要靠小区内自提和她们顺路送)。薄利多销,靠稳定的复购率,几位妈妈每月都能有一份不错的补充收入。她们的故事被妈妈网报道过,吸引了不少同城宝妈模仿。
线上手作定制小店‘布丁妈妈的手作’(小红书博主):
布丁妈妈和她的两个表妹,一个擅长钩针编织,一个精通布艺,布丁妈妈自己则负责设计和客户沟通。她们在小红书上展示用钩针编织的可爱玩偶、发夹,用碎布头做的口金包、杯垫,积累了几万粉丝。客户看中款式后下单定制,她们在家制作。虽然单价不高,但订单稳定,尤其赶上节日季,三个人经常要熬夜赶工。她们坚持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,真诚分享心得,粉丝粘性很高,复购和转介绍不少。
看到这里,可能你也心动了。但姐妹合伙,光有热情不够,有些坑得提前避开:
分工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。
别觉得都是姐妹,好说,亲兄弟明算账。谁负责进货?谁管账?谁做客服?出了问题谁负责?哪怕再小的生意,也要有份简单的合作协议。我见过太多因为分工不明、账目不清,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的例子。
财务透明是生命线。
建议用海记账、圈子账本这类共享记账APP,每一笔收支都实时记录,所有合伙人都能随时查看。定期(比如每周或每月)对账,分红方案也要事先谈妥。账目干净,姐妹情谊才长久。
做好最坏情况的预案。
生意有起有落,合伙人可能因为家庭、健康等原因中途退出。提前商量好退出机制:股份怎么折算?客户资源如何分割?未完成的订单谁负责?谈好这些,万一真有变动,也能体面收场,避免撕破脸。
合伙创业就像一起种一棵树。几个女人,各自带着不同的养分,技能、人脉、时间、热情。当你们把根扎在一起,方向一致地努力,这棵树就能在生活的土壤里稳稳站住,慢慢长出枝桠,结出果实。它可能不会一夜参天,但那份共同培育的成就感,以及风雨来时彼此支撑的力量,本身就足够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