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去年秋天和老李闲聊时,听他谈起电商的事。
老李是个普通上班族,住在广州郊区,每天朝九晚五挤地铁,工资勉强够开销。他老婆生了二胎后,家里开支更大,老李开始琢磨副业。他以前在淘宝卖过手机壳,赚了点零花钱,但竞争太激烈了,新卖家一窝蜂涌上来,广告费烧得他心疼。后来他听说东南亚那边电商挺火,就试了试虾皮跨境电商。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什么海鲜平台,仔细一问才明白,虾皮就是Shopee,专门做跨境生意的,帮中国卖家把货卖到东南亚和台湾省去。
老李的故事让我挺好奇的,毕竟现在国内电商像淘宝京东都卷得要死,新手很难出头。虾皮跨境电商听起来像个新机会,但真的能赚钱吗?
我当时就问了老李这个问题,他笑呵呵地说试试才知道。他讲了自己怎么开始的:先在虾皮上注册店铺,用的是个人身份证,过程简单,跟开支付宝差不多。平台不收年费,只抽点佣金,比淘宝便宜。老李选品时动了脑子,他从广州白云区的批发市场淘了点小饰品,成本几块钱一个,挂到虾皮上卖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。刚开始销量一般,但虾皮有新人扶持活动,比如免运费补贴,帮他拉了点流量。
两个月后,他一天能出几十单,月利润大概两三千块,虽然不多,但补贴家用够了。案例方面,我查了国内一些论坛,像知乎上有人分享从拼多多代发模式转到虾皮跨境电商的经历,那人以前在拼多多亏本卖衣服,后来试水虾皮,因为东南亚那边需求大,他专门做女装,利用虾皮的直播功能推广,半年后稳定月入五六千。这些例子都真实可靠,没吹牛成分。
虾皮跨境电商的最大好处是门槛低,不像亚马逊那样要专业团队。
普通人用手机就能开店,上传商品图、写描述,就跟发朋友圈似的。物流也简单,虾皮有官方合作渠道,比如顺丰跨境,卖家把货发到国内仓库就行,平台帮你送出国。老李说这点省心,他不用自己折腾报关。但挑战也不少,比如竞争加剧了。现在越来越多人入场,跟风卖同类产品,价格战打得厉害。老李卖的小饰品,同行降价后,他利润掉了一半。
还有汇率风险,东南亚货币波动大,有时结算时人民币变少,他得算着账来。另外,虾皮的政策变来变去,比如退货规则严了,买家退回的货得卖家承担运费,老李就吃过亏,退了几单后白忙活。这些麻烦事,他没抱怨太多,只说当作学习过程。
虾皮跨境电商赚钱吗?
赚钱的关键在于选品和目标市场。
老李建议新手别一上来就做大件,像家具或电器,物流成本高、易破损。他推荐小商品,比如手机配件、美妆工具或家居小物,成本低、体积小,东南亚消费者喜欢。虾皮跨境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挺实用,能看市场趋势,比如马来西亚人爱买防晒霜,老李就进了一批国货防晒喷雾,旺季时卖爆了。
营销方面,虾皮的免费流量渠道要多用,比如参加平台促销活动,或发短视频介绍产品。老李试过在虾皮直播里演示小饰品,吸引了不少订单,比淘宝的直通车广告便宜多了。他还提醒,新手别被高期望冲昏头,虾皮不是摇钱树,得慢慢积累客户。他认识的另一个卖家,从闲鱼转来做虾皮,专门卖二手数码产品,花了三个月才起量,现在月赚四五千,不算暴富但稳定。
物流和售后是硬骨头。
虾皮虽然有官方物流,但时效不稳定,比如发到印尼可能要两周,买家急了就给差评。老李处理过几次纠纷,他学乖了,现在包装时多加固,还附送小礼物安抚客户。支付方面,虾皮结算周期短,钱一周内到支付宝,比京东国际的快。但汇率损失得防范,老李用银行服务锁汇,免得亏本。政策风险也得盯紧,去年虾皮调整了佣金率,老李差点没注意,后来及时优化了定价。
总的来说,虾皮跨境电商能赚钱,但不是躺着收钱那种,得付出努力。老李现在副业收入稳定了,他计划扩品到母婴用品,因为调研显示东南亚宝妈群体大。
我的看法是,虾皮跨境电商适合有点电商基础的人。如果你在国内平台如淘宝做过,就能更快上手。新手的话,建议先试用虾皮的免费教程,别急着投钱。老李的成功源于他的韧性,他说赚钱的关键是坚持和适应市场。虾皮平台还在增长,东南亚电商渗透率低,机会确实有。
但风险也得扛住,比如今年全球经济波动,老李的订单量偶尔下滑。他总说,电商没捷径,虾皮只是个工具,真正赚钱靠你自己运作。如果你试水,别孤注一掷,从兼职开始测试。最后,不管结果如何,这种经历能提升技能,万一失败了就当学费。
虾皮跨境电商是个真实选项,但不是神话,普通人通过它赚到钱的故事不少,关键是你得行动和学习。老李现在收入多了,他能给孩子报兴趣班了,这比什么都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