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我听到有人抱怨起点太低,创业太难,说起白手起家创业者真实事例,我就会想起霍华德·舒尔茨的故事。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传奇,而是真实发生过的。
霍华德出生于1953年纽约布鲁克林的贫民区,父亲是个卡车司机,母亲是接待员,家里穷得连房租都常常拖欠。他小时候住在一个政府补贴的公寓楼,环境脏乱差,犯罪率高,邻居大多是低收入阶层。他经常看到父亲为了每周几十美元的工资拼死拼活,结果还受了工伤,公司连补偿都不给。那种无助感烙在他心里,让他发誓长大后绝不能这样活。
高中毕业时,霍华德想上大学改变命运,但家里一分钱都掏不出。他靠橄榄球奖学金进了北密歇根大学,为了学费和生活费,他兼职打零工,扫过厕所,当过酒吧保安,还做过献血换钱的事。大学毕业后,他进了施乐公司干销售,起点就是挨家挨户敲门推销复印机。他不怕丢脸,每天被拒几十次照样坚持,很快业绩就上去了,收入稳步增长。这让他攒了点小钱,生活稳定下来,但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,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,像在磨灭他的激情。
转折点发生在1981年,霍华德去西雅图出差时偶然走进一家小咖啡店叫星巴克。当时星巴克只有三家门店,专做咖啡豆批发,不卖现煮咖啡。霍华德点了杯浓缩咖啡,一口下去就被迷住了。那味道让他想起意大利街头咖啡馆的热闹氛围,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谈生意,他觉得这比复印机有意义多了。
他直接找星巴克老板谈合作,想帮他们扩张业务,但老板们觉得他疯了,一个外人凭什么指手画脚。霍华德不死心,软磨硬泡几个月,最后加入了星巴克当营销总监。他开始提议开卖现煮咖啡,把店打造成社交空间,可老板们保守得很,担心风险太大。霍华德只好辞职,自己出去闯。
创业第一步总是最难。
霍华德兜里攒的那点钱不够开公司,他连房子都抵押了,还四处借钱,亲戚朋友都借遍了,有些人直接说他异想天开。1985年,他创立了天天咖啡,目标就是做意大利式咖啡馆。第一家店开在芝加哥,租了个破旧小铺面,装修费都差点没凑够。他亲自当咖啡师、采购员、清洁工,整天忙到凌晨。
头几个月生意惨淡,顾客寥寥无几,他差点倒闭。最艰难时,银行催债电话响个不停,霍华德夜不能寐,靠啃面包度日。但他没放弃,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煮咖啡试味道,调整配方,再跑到街头发传单拉客。慢慢地,回头客多了,口碑传开了,天天咖啡开始赚钱。
1987年,机会来了。星巴克老板想卖掉公司,霍华德抓住时机,东拼西凑借了38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品牌。这笔钱对他来说是天价,他赌上了全部身家。接手后,他把天天咖啡的理念融入星巴克,开卖卡布奇诺和拿铁,还强调员工福利,比如给兼职员工上医保。这做法在当时业界少见,很多人嘲笑他亏本经营。可霍华德坚持下来了,星巴克门店越开越多,华尔街投资人开始关注。
1992年公司上市,股价一路飙升,从小作坊变成全球连锁。如今,星巴克有超过三万家门店,霍华德成了亿万富翁。回顾这一切,他是一个真正的白手起家创业者,起点低到尘埃,全靠双手和脑力爬上来。
霍华德的经历不是孤例,背后藏着对普通人有用的教训。首先,创业不怕起点低,怕的是不行动。他当年从销售员转型咖啡店老板,风险巨大,但他没等万事俱备才动手,先做起来再调整。其次,专注小事累积大机会。星巴克早期专注咖啡品质和顾客体验,没急着搞花哨营销,口碑自然传播。再者,面对失败别趴下。霍华德买星巴克时负债累累,天天咖啡也有过亏损期,但他从错误中学,改了菜单换了策略。最后,真正成功靠的是价值观驱动。他坚持给员工好待遇,这吸引了忠实团队,帮公司度过危机。
总结霍华德的故事,它提醒我们创业不需要富爸爸或名校背景。他从贫民窟小子到商业领袖,靠的就是韧性和执行力。如果你也在琢磨创业,别光想大计划,从小处切入,像霍华德那样关注细节。失败了就当学费,坚持下去总有机会。这就是真实创业的魅力,它不是一夜暴富的童话,而是点点滴滴的奋斗旅程。